前言
我自己平常在看一些書籍或是網路文章,內容裡常常引用名言佳句,有些名言佳句對我影響甚深也真的都是至理名言,但有一些我就真的看不明白,說穿了看起來很像幹話,卻被奉為圭臬。我想知道的就是為何幹話會被奉為圭臬?
我把在書本和文章中的觀察放入生活中也同樣適用,有些人講的話就是特別有說服力,同樣的話從你朋友嘴巴說出,得到的反應可能是:「尛?」。
我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「話是看人講的」,這當中最具影響力的因素就是所謂的「光環效應」(Halo Effect)
是不是投資書都要提到巴菲特?
相信大家對巴菲特都不陌生,你只要到圖書館找到「商業管理」、「理財投資」這幾區的書架上,你甚至不用翻開書本就會在書名上看到「巴菲特」三個字。
不論那本書的好壞,「巴菲特」的名字已經變成一種行銷工具,我不經懷疑「難道不提巴菲特,就不是一本值得看的理財書籍嗎?」
我曾經看過某本理財書籍,那本書名叫做「活用理財XXX,______________!」
(原諒我不太方便直接公佈書名),當中不停地提到巴菲特的名言:
我必須說,巴菲特講過很多很棒的話,但為何偏偏要選這一句放進自己的書中,還提及不只一次,對我來說......這不就是一句廢話嗎?????誰投資是為了虧錢???
讓我訝異的是,多少人把這句話奉為圭臬還常常掛在嘴邊,你們可否曾想過這句話是出自你好朋友的嘴裡,你會怎麼回答他?我猜大概是:「供尛,講幹話」
但為何巴菲特講就沒有問題?很簡單,他的光環太強大了。
光環效應的潛在問題
我第一次知道光環效應是在橡皮擦計畫這本書中,當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
我們今天對於一個人的優缺點
和在各項領域中的能力判斷
都會因為他的個人特質
或單方面的優異能力
而產生偏頗
也就是說,今天某個人在特定領域的能力非常好或是他本身的個性優良,
當他從事其他領域時你也會認定他應該會「不錯」。
舉例:當年麥可·喬丹Michael Jordan因為父親離世跑去打棒球,當時的人普遍認為喬丹在棒球的領域也能表現良好,但事實上沒有我們預期的高。
Jordan在棒球各方面的數據都像一般球員一樣平平,後來有越打越好的趨勢,但在隔年大聯盟與球員紛擾的罷工環境下,也結束了他短暫的棒球生涯。至少我很高興他最後有回來打籃球。
人們的想法很簡單,喬丹在籃球上已經封神,良好的態度造就了他的地位,那他跑去打棒球能有什麼問題?事實證明問題比我們想像中來得大,這當中也留下了一個有趣的假設,那就是Jordan如果繼續打棒球能達到怎麼樣的水平?
我們要探討得不是喬丹這個決定的好壞,而是光環效應確實影響了我們看待別人的方式。
崇拜的人永遠是對的?
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,某個公眾人物說了些有爭議的話或做了某些行為,底下會分成兩派爭論不休,幫忙護航的粉絲我們都會歸類為「X粉」。
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的人、事、物的自由,這些沒有什麼對錯,問題在於「這些公眾人物講了具有問題的言論,那些X粉會認為他的話沒有問題!」
光環效應的影響就是這個「沒有問題」,當某人的光環特別強大,我們對他的既定印象已經蓋過客觀事實時,在他身上我們就失去了是非判斷的能力。
舉例:某市長的某粉、紫X教的教徒...
再次強調
信仰與崇拜都是個人自由
但不要因為它(他)是信仰和崇拜
就認為它(他)永遠是對的
跟風和排隊
光環效應的影響當然不只在人物身上,也包含那些有名的店家。
在台灣好吃的東西實在太多了,我們尋找在地美食的其中一項方法就是「看網路上推薦的名店」、「上過電視介紹的名店」。
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「本地人吃的跟觀光客吃的店家都不太一樣」,
我自己本身在花蓮念書只吃過一次「公正包子」、「炸但蔥油餅」,


每次看到那個排隊的人潮我就不經懷疑我的味覺是不是有問題?
因為我覺得還好,但許多觀光客會覺得自己排的很值得。
我想其中的差別在於有些人會沈浸在「這家店上過電視很有名」、「網路上都推這家」裡,
而在地人的「習以為常」或許能擺脫這些光環做出比較客觀的評論。
當然不只花蓮有這種狀況,羅東夜市、台南中西區、還有那些台中人都不吃的太陽餅...
(補充:許多在地花蓮人都會吃「公正包子」旁邊的「周家包子」,我自己也覺得「周家」好吃一點。)
分享一些我很喜歡的話
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,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,讓那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面去。——蘇格拉底
好好活在時間裡的人們,用自己的步調走完這趟旅程,過程中一次錶都沒看過——小禎
成功不是終點,失敗也並非末日,你需要的是堅持的勇氣——邱吉爾
如果我們時時忙忙的展現自己的知識,將何從憶起成長所需的無知——梭羅
縱使你睡前對未來有千萬種想法,如果不做,你起床後只會有同一種生活——馬雲
如果你不先站出來定義自己,很快地別人會用很不精確的定義為你代勞——蜜雪兒·歐巴馬
改變一切的不是重大行動,而是你每天生活中做的、最微小的事情——詹姆斯‧克利爾
當你下一秒想要放棄的時候,不要忘了前面每一分每一秒你都選擇繼續——Jory(自肥一下)
以上都是我自己很喜歡的話,有些時候我也會將這些人名拿掉,想想如果是從身邊朋友口中說出我依然會喜歡嗎?
不得不說還是會受影響,因為我身邊的朋友都太北爛了,但這也告訴了我一個現象
當你在成功的時候
你講的屁話別人都會覺得有道理
當你還沒成功的時候
你講的話再有道理
人家都當放屁
不要小看身邊那些有想法的人,只因為他還沒成功。
不要高估那些沒內容的話,只因為他成功了。
成功不一定是偉大的,但偉大一定是成功的。
祝福我們都能成為偉大的人。
2 comments On 光環效應
Hi~~
Hi Hi!